锅炉网锅炉网
康丹森全预混冷凝锅炉
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综合资讯 >

推进绿色发展 要算好三笔账
2017-02-27 16:29    锅炉网   www.guolu360.cn

本报制图/朱濉

2017四川财经咨文5

反响

隐秘痛点恰恰是关键痛点

上期《痛点与对策·2017四川财经咨文》,聚焦振兴实体经济。不少读者反馈,报道针对企业运行成本高、投资人“项目荒”、中小企业“融资难”等“老大难”问题,深入探询背后不为人知的部分,揭示隐秘痛点,为振兴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。

“隐秘痛点恰恰是关键痛点。”四川省川商联合促进会会长宋永太表示,当前是川商返乡的热潮,大批川商回乡创业,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高涨。但确实存在一些川商投入家乡建设,却因政府拖欠工程款、物料款、保证金而黯然收场的情况。希望上级政府注意到这一情况,为川商返乡创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。

网友“诗山老翁”特别关注“有钱找不到好项目”与“有项目找不到钱”这一对看似相悖却共同存在的问题。他表示,“就像在山的两头打隧道,找准方向,共同使劲,总会使隧道贯通。”

一些企业看到本报中的建议,也在积极采纳。“咨文中提出的‘引入顾问机构’的建议说得太对了!我们现在正好面临这个问题。”正在成都高新区创业的曹丹阳坦言,虽然公司产品团队已经成型,但论包装和推广,确实不专业。“下一步我们也考虑引入顾问机构,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。”

本报记者 陈岩 王域西李龙俊

痛点

本期咨文主题“绿色发展”,聚焦清洁能源替代、绿色发展考核体系、环境治理市场化方式等。

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,既是民生实事,也是发展大事。今年我省要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,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,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。

联合课题组认为,在四川推进绿色发展,有三道坎必须迈:一是清洁能源替代。四川水电资源富集,电替代油和煤一举多得,但电力企业和工业企业要电能替代,改造和运行成本太高,经济账算不过来。二是绿色发展考核。按现行考核体系,各地党委政府落实绿色发展的动力不足。三是绿色产业发展。一些从事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企业遇到融资等难题。

这些“痛点”如何破解?

对策

案例

某大型工厂长期使用燃煤锅炉,计划改造成电锅炉,一测算,需投资130余万元。根据现行政策,可领到补贴12万元;按现行电价政策,用电成本高于用煤。经济账算不过来,最后没干成。

“煤改电”经济账算不过来怎么办

把环境成本算进能源价格

国网成都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孙健强指出,之所以成本账算不过来,是因为现在传统能源的价格没有包含环境成本。

2014年,由清华大学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《2012年煤炭真实成本》称,我国2012年吨煤产生的环境和健康成本为260元,而目前煤炭定价机制中的环境税费仅为30元/吨—50元/吨,排污费5元左右。

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建议,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煤炭生产和消费环境税费,将外部损害成本内部化,利用价格手段调整煤炭合理生产与消费。同时,补贴和打击两条腿走路,一方面对“煤改电”的企业进行补贴,另一方面提高环保门槛,对仍然使用燃煤锅炉的企业实施罚款。

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:从2005年开始,对几乎所有的化石燃料(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气)的使用,按照碳含量以每吨2400日元征税;使用环保设备的企业,政府进行补贴;企业购置蓄热式热水、供暖设备,可获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以及财政贴息;中小企业的代油设备,可获中小企业金融金库贴息贷款。

如果把环境成本算进来,电力价格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。

发挥市场之手的作用

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建明指出,一味依靠政府补贴不是办法,重点要在发挥市场之手的作用上做文章。四川80%以上都是清洁水电,可借鉴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(简称“绿证”),将电能替代的指标进行买卖。

绿证交易机制,即要求燃煤发电企业,按照实际燃煤发电量购买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证书。这样使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(水电、风电、光伏等)通过获得市场电价,中央财政固定补贴加绿证交易收入等三部分,来获得合理水平的利润。

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何继江建议,电能替代引入绿证,可由政府分配额度,然后由有排放的企业、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购买,“煤改电”企业获得绿证交易收入,作为政府补贴的补充。

杨建明进一步建议,还可借鉴火电厂机组改造的办法,按照“谁投入谁受益”的原则,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本。例如燃煤锅炉改造成电锅炉,需投入100万元,由第三方社会资本投入,进行能源合同管理,建立社会资本的回报机制。回报主要来源有:政府一次性补贴、燃煤锅炉需缴纳的环保罚款、能源效率提升带来的收益等。100万元的投入,经过测算有可能5年收回成本。

案例

“绿色发展涉及方方面面,但现在的考核体系下,我们只能先把‘规定动作’做完。”一位地处生态功能区的县长向联合课题组“吐槽”:作为生态脆弱区和多条重要河流发源地,当地却很难把绿色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。原因是,绿色发展考核体系的缺失。“好比学生读书,不考的科目你很难认真学。”他承认,去年提出村镇污水处理全覆盖规划,但大半乡镇只把建设任务停留在纸上。

绿色发展 缺乏考核体系怎么办

建立绿色发展“度量衡”

省林业厅发现,多数非法占用林地资源案件,背后或多或少有地方政府的影子,部分官员存在向生态环境要效益的思想。

自2014年起,四川陆续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GDP考核,把考核重点转向贫困人口变化率、森林覆盖率。35个农产品主产区县主要考核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及增速、粮食总产量及增速。

“还要进一步完善,绿色发展的内涵很大。”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认为,如要评估一个地区绿色发展成绩,必须综合考量环境治理、生态保护、产业发展、教育科技、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。因此,当务之急是打破省级部门界限,综合各部门的考核体系和技术力量,为进一步对地方考核打下基础。

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,考核不仅是绿色发展的“度量衡”,也是绿色发展的“推进器”。但在体系确立前,基层无法知晓绿色发展“做什么”“怎么做”“做到什么程度”和“没有达到目标怎么办”。

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

“绿色发展动力来自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,考核也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。”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、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认为,绿色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,应包括考核机制、综合评价、奖惩机制等组成部分。

程必定建议,要以绿色发展指标的实现程度为最终评价指标值,既评估单项指标的实现程度,又评估总体实现程度。同时,坚持差异化考核,在逐年动态评价基础上,根据各区域发展水平和主体功能定位,探索建立区域差别化考核机制。

还可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,“一来更专业,二来更能反映百姓呼声,为下一步政府决策作参考。”程必定注意到,近年来各地在遭遇区域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事件时,政府均主动邀请市民代表、专家代表现场参观和座谈。事后证明,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疏导作用,也为政府善后提供了诸多思路。

最后,要建立与绩效匹配的奖励惩罚机制,对优秀的市州、区县和干部予以表彰,不合格者予以惩戒。

案例

这几天,四川一家水务公司负责人很是发愁,原计划元旦开工的河流治污项目,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摆。原因是,该项目政府投资占八成,却无法到位,而企业要贷款又缺乏抵押物。“我们一个治理河流的,要提供土地或者房产才能办抵押,这不是逼兔子飞吗?”“我们也不想拖欠,实在是没钱。”项目所在区的区长坦承,2020年前,当地每年需要投入的治污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接近10个亿,“相当于我们地方财政收入的六成,还没算上新业态培育投入。”

治污项目成果价值没法兑现怎么办

治污项目可用多种建管模式

在不少专家看来,推动污染防治市场化必不可少。

四川省“三大污染”防治办主任叶扬认为,当务之急是用好现有的融资模式。四川已经明确,治污项目可以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(PPP)、建设—经营—转让(BOT)、建设—移交(BT)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,“这些模式已经很成熟,有章可循。”

省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,要对项目进行逐个辨别和分析,分别确定建管模式,“比如,市政管网就不适合BOT和TOT(移交—经营—移交),而是更适合BLT(建设—租赁—转让)。”各地推出绿色发展项目,应建立项目清单,包括融资模式、融资规模等等。

建立全省排污权交易市场

对于环保企业抵押贷款难,天府新区对冲基金学会秘书长李辉建议,可参照碳汇交易,结合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,引入第三方机构,探索排污权交易、排污权价值及治污项目生态价值评估制度。

“比如一个区域治理得好、减排多,可用于交易的排污指标就多。”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,引入排污权评估机制及交易机制,是破解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兑现难的关键一步。四川早在2008年就开始着手排污权及相关事项研究,并在成都等地小范围试点,目前已具备推广经验。“如果能迅速建立排污权全省统一市场,不仅能解决融资问题,也能调动政府和企业减排的积极性。”前述负责人说。

TAG: 燃气锅炉 锅炉改造 锅炉采暖

锅炉网